(公宣) 在哈尔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,有这样一对师徒:师傅赵凌云将从警多年的“秘诀”,化作两件“传家宝”传给徒弟吴思瑾——一件是一丝不苟的“较真劲”,一件是心系群众的“走心态度”。这两种看似朴素的工作作风,不仅照亮了新人的从警路,更诠释出公安队伍代代相传的责任与担当。
较真:在细节里筑牢责任防线
“线索核查必须‘两查三对’:查户籍地、查企业所在地,对姓名、对证件、对联系方式,一个都不能少。”这是赵凌云常对吴思瑾说的话。刚入职时,吴思瑾对师傅的“较真”颇有不解:“差不多就行吧,何必这么繁琐?!”
师傅没有直接反驳,而是讲起了一个真实案例:“去年有起案件,就因为一条线索的居住地信息错了一个字,办案民警白跑了两趟外地,既耽误了时间,又增加了基层负担。”她指着卷宗里密密麻麻的标注说:“经侦工作连着案件成败,更连着群众期盼。一个数字、一个地址的误差,都可能让案件偏离方向,让群众的期待落空。”
如今,“多核验一遍”成了吴思瑾的工作习惯。在她眼中,师傅的“较真”从来不是小题大做,而是对案件负责、对群众负责的坚守——每一个精准的细节,都是筑牢公平正义的基石。
走心:把群众诉求放在心尖
“群众工作不能光讲法理,更要讲情理。”这是赵凌云教给吴思瑾的另一条“准则”。第一次对接受损群众时,面对一位坚信嫌疑人在国内的八旬老人,吴思瑾急着解释法律程序,却被师傅轻轻拦住。
电话里,赵凌云没有机械复述流程,而是先轻声问:“大爷,这笔钱是不是您攒了很久的养老钱?您别急,说说您最担心啥,我们一起想办法。”简单的共情,让老人紧绷的情绪瞬间缓和。随后,师傅耐心解释程序、明确解决方案,最终让老人放下心来。
“涉众型案件里,每个数字背后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。”挂了电话,赵凌云对吴思瑾说,“咱们多一分耐心,群众就少一分焦虑;咱们多一分用心,群众就多一分信任。”如今,吴思瑾接待群众时,总会先递上一杯水、耐心听诉求,再用通俗的语言讲清进展——这份“走心”,正是对“人民公安为人民”最生动的践行。
传承:让初心在警营里生生不息
“师傅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”,但赵凌云却把“倾囊相授”刻进了带教日常:从线索梳理的技巧到群众沟通的细节,从卷宗归档的规范到应急处置的要点,她事无巨细,手把手教学。
在师傅的影响下,吴思瑾渐渐明白:“较真”是对职业的敬畏,“走心”是对群众的承诺。如今的她,会像师傅一样反复核对每条线索,不让疏漏耽误案件进展;会像师傅一样站在群众角度思考,用温暖化解焦虑。
在哈尔滨公安队伍里,这样的“传家宝”还有很多,或许没有耀眼的光环,却在一辈辈民警的坚守中,成为守护平安的力量;或许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在一次次为民服务中,诠释着“警徽为民”的初心。正是这份“较真”与“走心”的传承,让警营的底色永远滚烫,让群众的安全感始终在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