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公宣)哈尔滨市公安局香坊分局中山派出所的值班室,灯光常亮至后半夜。年轻民警洪鹏对着满桌笔录纸直挠头,刚化解的邻里纠纷、堆积的案卷卷宗,像乱麻般缠得他心烦意乱。这时,师父范加元推门而入,袖口沾着出警带回的灰尘,递来一瓶饮料,一句“案子纵有千头万绪,也有主线脉络,沉住气抽丝剥茧,事儿自会豁然开朗。”瞬间抚平了他的焦躁。
这简单两字,是洪鹏入警三年来最常听见的叮嘱。初次跟着师父出警,是辖区老楼的漏水纠纷:三楼天花板泡得发胀,五楼租户却拒不认责,两家人在楼道吵得面红耳赤。洪鹏攥紧手汗,刚想开口调解,却被师父轻轻拽住衣角。范加元蹲在五楼卫生间角落,手指顺着水管接口慢慢摸索,忽然指向一处水渍:“你看,水迹不是垂直渗漏,是顺着管道保温层流的。”
师徒俩终于在管道阀门缝隙找到渗漏点。回程路上,洪鹏懊恼自己差点凭直觉下结论,范加元却笑着开导:“别急,仔细观察,没有解不开的难题。”
师父的“别急”,藏在每一次处警的细节里。调解家庭矛盾,他不急于劝说,先等双方宣泄完情绪,再慢悠悠道一句“别急,咱们一件事一件事捋”。
“警服穿在身上,不是比谁跑得快,是比谁看得细。”这是范加元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刚入所时,洪鹏办案总想着“快结案、快抓人”,常忽略案件里的“小尾巴”。一次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,抓到掩饰隐瞒罪嫌疑人后,他以为大功告成,范加元却盯着银行卡流水看了半宿:“别急,再多看看,说不定有其他嫌疑卡主。”
顺着这条线索,警方果然抓获了更多涉案人员。那天,范加元坐在洪鹏对面削苹果,果皮连成不断的线:“办案就像削苹果,急着下刀要么伤果肉、要么留果皮,慢慢转,才能又快又干净。”洪鹏这才懂,师父的“别急”从不是拖沓,是对真相的敬畏,更是对人心的体谅。
如今,中山派出所的夜灯依旧明亮,只是洪鹏不再是独自犯难的新人。遇到着急的新同事,他会拍着对方肩膀,轻声说一句“别急,理理就顺了”。
从师父的口头禅,到洪鹏的工作准则,“别急”成了警营里的“接力棒”——一头连着前辈的经验,一头托着新人的成长。而藏在这两字里的耐心、细致与担当,早已融入每一次出警、每一回调解、每一份守护,成为藏蓝青春中最动人的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