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财经 紧盯“捕鱼黑手” 冰城公安开展24小时水域保卫战

紧盯“捕鱼黑手” 冰城公安开展24小时水域保卫战

公宣为坚决遏制非法捕捞违法犯罪势头,切实守护全市水域生态资源与渔业可持续发展,9月12日12时至9月13日12时,哈尔滨市公安局组织全市环食药侦战线开展24小时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。行动聚焦“宣传引导、巡查防控、线索摸排、部门联动”等核心任务,精准覆盖重点水域、重点时段与重点人群,以强有力的措施筑牢水域生态安全屏障,切实提升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与法治观念。

专项行动启动前,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结合全市水域分布、非法捕捞案件高发区域及季节特点,制定工作方案,明确将江河主干道、城市湖泊、重点水库等46处区域划定为核心整治区,细化各分县公安机关工作机制,明确任务清单,确保全市行动“统一标准、统一节奏、统一目标”。

靶向宣传入人心

法治意识筑根基

市公安局组织各分县局围绕“普法宣传全覆盖”目标,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化宣传。在渔村、渔港及渔具销售门店,民警采取“一对一讲解+资料发放”模式,向渔民、经营户普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》《禁渔期管理办法》等法律法规,发放《哈尔滨市公安局致市民的一封信》,结合近年来侦破的非法电鱼、毒鱼、炸鱼典型案例,详细说明非法捕捞的法律后果与生态危害,累计发放宣传手册6000余份,覆盖经营主体216家。在城市广场、社区活动中心及水域沿岸,通过悬挂“非法捕捞违法,生态保护有责”“守护一江碧水,拒绝非法捕捞”等宣传横幅130条,点亮LED屏175块,沿江村屯播放警示大喇叭178次,吸引万余名群众驻足。同时,利用社区微信群、行政部门沟通群推送非法捕捞整治知识200余条,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非法捕捞行为,主动参与生态保护。

全域巡查筑防线

精准防控断源头

行动期间,市公安局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渔业执法力量,采取“水上巡查+岸上蹲守+无人机监控”相结合的方式,对重点水域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查。针对非法捕捞多发生在凌晨、夜间的特点,组建夜间巡查专班,配备执法记录仪、无人机等装备,对隐蔽水域、偏僻河段进行重点排查。在巡查过程中,民警及时劝阻违规垂钓行为72起,查获非法渔具(电鱼设备、地笼网等)37套,现场教育违规人员120余人次。同时,对过往渔船、垂钓人员开展身份登记与信息核查,建立重点人员台账,从源头降低非法捕捞风险。

部门联动聚合力

协同共治提质效

市公安局主动对接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场监管局、交通运输局等部门,建立“执法+监管+宣传”协同工作机制。农业农村部门提供水域生态保护专业支持,协助划定禁渔区域、识别非法渔具;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农贸市场、水产品批发市场及餐饮场所开展排查,严查非法捕捞渔获物交易、加工行为,累计检查经营场所633家;交通运输部门协助排查水上运输船只,严防非法渔具、渔获物跨区域流通。此外,多部门联合公布“110+行业举报电话”双渠道举报方式,建立“线索接收—分流核查—结果反馈”闭环流程,切实形成“齐抓共管、协同共治”的工作格局。

科技赋能护生态

“空中防线”强巡查

市公安局创新巡查模式,启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查执法,并同步开展非法捕捞普法宣传活动,织密水域生态保护“天罗地网”。此次行动中,民警与技术人员组成专项巡查组,针对辖区内重点河流、水库等禁渔水域,利用无人机高空视角广、巡查效率高、隐蔽性强的优势,对水面非法网具、非法垂钓、电鱼毒鱼等违法行为进行全方位排查。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,可实时传回水域画面,精准捕捉违法线索,有效解决了传统地面巡查存在的视野盲区、效率低下等问题,让非法捕捞行为“无处遁形”。

经过24小时集中整治,本次非法捕捞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,有效震慑了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。下一步,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将以此次专项行动为起点,建立“日常巡查+定期宣传+线索摸排”长效工作机制,持续深化部门协作,加大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,切实守护全市水域生态安全,为建设“水清、岸绿、鱼肥”的生态环境提供坚实保障。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