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公宣)我是哈尔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一大队民警孙锡龙,从警第八年的时候,我收了夏铭晨做徒弟,他也是我的第一个徒弟。其实,去年他们这批新警刚分来的时候,我就关注到了这个孩子,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,人长得俊俏,看起来文质彬彬的。起初,我还在想他能不能适应禁毒这样高强度的工作,现在来看,有这个徒弟真是让我心生自豪。
禁毒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危机四伏的战争,每一次行动都可能面临生死考验,每一次任务都肩负着守护社会安宁、挽救无数家庭的重大使命。夏铭晨是侦查专业出身,初入警营时,对禁毒专业知识没有足够的了解,总是害怕自身经验不足而忐忑不安,因此,他也付出了比其他新警更多的努力。
记得有一天晚上,我从办案区工作完,想着回大队再好好研究一下案件,把车停到楼下后,我习惯性地抬头看了一眼大队的窗户,发现灯还亮着,心想:这都要12点了,谁还在这儿呢?我一边想着一边往楼上走,打开门的刹那,就看见夏铭晨正紧盯着电脑、伏在案前,看见我回来,他立刻站起来说:“师父,您回来啦!”我心疼地问道:“你咋还没走呢?”“我等您回来一起研究案子呢,您看,我又发现一条线索,您说顺着这条线查下去,咱是不是就能破案了?”那一刻,我真正体会到了师徒之间的情谊从来不是单向的传承,而是像深夜里的灯光一样,照亮彼此的世界。
面对狡猾的毒贩,尽管夏铭晨还是一名禁毒战场上的新兵,但他总能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识破毒贩的诡计,有时候我会打趣他:“你小子,还真有点儿天分呢!”说归说,其实我知道,他能做好禁毒工作,凭借的可不只是天赋,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。经常会有同事跟我说:“我周末来的时候总能看见你徒弟加班忙案子,这孩子可真不错啊!”每每听到这些话,我总会想起他办公桌抽屉里放着的那本已经翻得起毛边的工作日志。那本工作日志的封面印着“禁毒支队”四个大字,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他入警以来参与的多起案件的线索分析、破案思路,以及他自己总结复盘的工作经验等等。所以,每每听到大家的夸赞,我心里比谁都清楚,所谓的敏锐、天赋,不过是他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磨一把叫“用心”的刀上。这孩子从不说自己熬了多少夜,只会在每次破案后,眼睛亮晶晶地跟我说:“师父,我没给你丢人吧!”
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工作日志上,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像是在发光。禁毒路上,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,不过是一群普通人把每一分的努力都积攒起来,变成刺破黑暗的勇气罢了。而我的徒弟夏铭晨,现在已经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禁毒卫士,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,一步步把守护群众平安的路走得更加扎实更加坚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