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财经 六顺派出所: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

六顺派出所: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

 

公宣)9月3日,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。在哈尔滨这座曾浴血奋战的英雄城市,遍布街巷的派出所不仅是平安防线,更藏着代代相传的红色密码。

翻开尘封的历史,79年前的光影跃然眼前。1946年4月28日,苏联红军撤离哈尔滨,东北民主联军和平进驻,哈尔滨重回人民怀抱,成为解放的首个大城市。4月30日,哈尔滨诞生了全国省会城市中最早建立的人民公安机关——哈尔滨市政府公安局,香坊分局是市局成立之时就设立的下辖警务分局,后改称公安分局。六顺派出所也因此成为首批确立的人民公安派出所。79年来,六顺派出所历经沧桑,接续传承,成为“新中国公安史”的真正见证者、践行者,更是推动新中国公安史的先行者、探索者。

在解放战争的硝烟里确立的六顺派出所是名副其实的“红色火种”,一代代六顺人矢志不渝、锐意进取,凝练形成“忠诚向党、实干笃行、守正创新、百姓至上”的六顺精神,不但是传承东北抗联百折不挠、坚韧不拔,不怕牺牲、视死如归崇高品质的最朴素、最真实的历史注脚,更成为冰城公安持续发展的最强基石。

从接收伪满遗留警力时的筚路蓝缕,到“化军为警”锄奸运动植入“红色基因”,默默陈列在所荣誉室里的全省公安机关现存最早的1947年的户口簿发出了最强的忠诚呐喊。2022年艰难寻回并形成研究成果的这张泛黄的纸页上,记录的不仅是辖区万余名群众姓名的历史缩影,更书写着六顺人“为人民建制度、为国家立秩序”的初心使命,这份户口簿后来成为全国户口簿的样本,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局户口管理制度,更是1951年7月16日,公安部颁布实施的《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》的蓝本,这是新生的六顺公安与新中国同频共振的精神原点。

 翻开六顺所史,“对党忠诚、服务人民”的传统如血液般流淌、如火炬般传递。首用微机管理社区信息“图示法”,首制壁挂式立体辖区沙盘、首建自行车巡逻队、首设便民服务流动车、首推“党员民警责任区”、首创“二维码警民联系卡”等先行先试的便民举措,让为民服务成为六顺派出所始终不变的根与魂。步入现代,《人民日报》以“百姓至上”为题报道教导员张建华的事迹,让“六顺精神”走向全国。新时代,六顺民警用“六微”工作法架起便民桥梁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六顺所第三任所长李庆海在任18年,带领民警将“挨家挨户记民情”的工作法化作“百姓至上”的最初实践。民警孟繁东与辖区老人跨越30年的“父子情”,让那本承载历史的户口簿成为“警民鱼水情”的永恒信物。这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星火,汇聚成六顺实践的红色基因,照亮了忠诚使命的永恒初心,帮助六顺新警走好警营“第一步”,系好从警“第一扣”。

从1995年张建华“心装八百户”的爱民故事,到新时代“矛盾不上交,就地解决,变的是辖区面貌,不变的是“百姓至上”的服务理念。六顺用“望闻问切”工作法化解纠纷,用“八办”工作法服务群众,用“顺警务”新模式实现了辖区的“三零双降四提升”工作成果,这些数字背后,是“离群众最近、对群众最亲”的无声誓言。正如接待大厅“百姓至上” 的金字匾额,它不是荣誉,更是一种使命:让群众在每一次求助中感受到“警察在、平安在、温暖在”。

如今的六顺派出所,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坚持把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与“百姓至上”工作理念有机融合始终未变。他们牢固树立“主防”理念,迈开铁脚板、走进千万家,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,全力创建“五无”平安社区。持续推动“打击+预防”双向发力,探索出“主动警务”向“预防警务”的有效转型路径,通过强化打击工作,提升对辖区社会治安掌控之力,呈现出六顺辖区独有的全新“枫”景。充分发挥辖区社会面管控主力军作用,实战化规范运行“两队一室”,将警务触角延伸至网红打卡地、商业区、繁华街道、市场广场,通过“步巡+车巡”“定点+流动”“天眼+实兵”等有效方式,打造“巡防前移+移动接警+就近处置”的六顺主防新模式,第一时间为辖区群众提供服务、响应需求。

79载春夏秋冬的风雨兼程,记录的是一段段岁月的平安印记;28800多个日夜的执着守望,不变的是六顺精神。正如第20任六顺派出所所长于佳帅说的那样:“民有呼,我有应。在离群众最近,对群众最亲的为民服务道路上,六顺街派出所将慎终如始,砥砺前行。”

 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