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赵忠琦,是尚志市公安局苇河派出所民警,我的师傅,也是我们的所长高晨轩,在辖区里是出了名的热心肠。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,“当警察,就得把老百姓的事儿揣在心里”。我见过他顶着刺骨寒风帮独居老人清扫门前积雪,听过他蹲在喧闹的市场里给商户讲法律知识,更见证了他为调解纠纷磨破嘴皮子。师傅用一双双磨破的皮鞋、一本本写满的笔记,教会了我如何“把群众当亲人”。如今,我正沿着他的足迹,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属于我们师徒的守护故事。
“民情笔记” 记满百姓冷暖
“小赵,记好了,宋大爷家雨后院里容易积水,得赶紧去清理;王大娘独居,儿子在外地,每周要去看两次……”每天清晨6点半,师傅都带着我提前巡防。他边走边说,像在背诵一首熟悉的诗,每句都藏着对群众的牵挂。
为让我快速熟悉辖区,师傅制定了“百日走访计划”。我们用3个月走遍苇河镇11条主干道、34个胡同,他手把手教我绘制“民情地图”:哪家有留守儿童,哪家有孤寡老人,哪段路存在安全隐患,甚至哪家商户的灭火器快过期了,他都记得清清楚楚。两双磨破的皮鞋,换来的是对辖区人口的精准掌握,更让群众说:“有困难找高警官,准没错!”如今,我的笔记本也写满了走访记录,但师傅的那本“民情日记”,始终是我常翻看的“教科书”。
“市场警务”护好市井生计
“小赵,记住,守护市场就是守护20多个村屯的饭碗。”作为东北重要的木耳集散中心,苇河木耳大市场日均客流超2000人,年交易额突破数亿元。周末清晨4点,第一辆运输车辆驶入市场时,师傅就带着我检查消防设施、调解交易纠纷、规范市场秩序。他推动建立的“警商联动机制”,在市场安装一键报警系统,两年间纠纷量下降67%。
今年春季,两家商户因抢订单发生肢体冲突。师傅鼓励我独立处理:“先稳情绪,再讲法理。”我按照他的方法,隔开双方,拿出相关法律法规讲解责任,最终促成握手言和。商户张老板竖起大拇指:“高警官带出的徒弟,处理问题就是有方法!”
师傅总说:“市场里的平安,是老百姓的生计,更是我们的责任。”如今,我也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中,学会了如何把法理和情理融进每一次调解。
“寒夜警灯” 照见鱼水情深
去年冬天,极端天气导致农户李大哥家的木耳大棚取暖设备发生故障。师傅带着我顶风冒雪检查电路,帮农户加固棚膜。在独居老人王大爷的大棚里,发现取暖灯损坏后,他立刻驱车买回新灯泡。我帮着将散落的木耳重新装袋,双手冻得通红仍坚持干完。
临走时,王大爷捧着木耳硬往我们怀里塞,师傅婉拒道:“大爷,守护您的收成就是我们的年货。”这样的场景,在师傅的从警生涯里数不胜数:暴雨夜转移被困群众,除夕夜帮走失老人回家,开学季检查校园安全……他总说:“群众的事儿,再小也是大事儿。”
师傅的办公室里,那本被翻得卷边的“民情日记”始终醒目。他说:“日记会写完,但和群众的情分,永远写不完。”如今,我已能独当一面,但遇到难题仍会第一时间找师傅请教。在尚志市公安局,像师傅这样的“警师带教”组合已有45对,他们用脚步丈量平安,用传承续写忠诚,让“把群众当亲人”的誓言在黑土地上生生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