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公宣)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靖宇派出所位于道外区北四道街45号,辖区1.55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3.4万余人,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坐落于辖区内,商业文化、餐饮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繁多。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,靖宇派出所始终牢记峥嵘岁月,赓续红色基因,传承杨靖宇将军的英雄精神,守护灯火里的万家平安。
青砖藏烽火:红色历史的传承
1932年,靖宇派出所的前身“傅家甸第四分驻所”在战火中挂牌成立。三间青砖房不仅是办公之地,更成为了中国地下党传递情报的秘密据点。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,共产党员们在敌特的威胁下坚守岗位,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,将忠诚的红色基因深深植入这片土地。“头颅不惜抛掉,鲜血可以喷洒,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!”1946年,哈尔滨解放后,为了纪念壮烈殉国的杨靖宇将军,1956年,东傅家分局、西傅家分局合并为道外分局后,分驻所也随之更名为“靖宇街派出所”。经过多年变迁,如今的靖宇派出所,是由靖宇、胜利、纯化、地灵四所合并而成。
建所之初,条件异常艰苦。日伪焚毁全部户籍簿册,民警们吃住不离岗位,昼夜开展人口登记,为新生政权夯实根基。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,靖宇派出所民警们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,无论是在追捕犯罪嫌疑人的关键时刻,还是在为群众解决“急难愁盼”的日常工作中,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“人民公安为人民”的庄严承诺。靖宇派出所曾获“黑龙江优秀公安基层单位”荣誉称号,所内民警多次荣立个人二等功、三等功等。忠诚和担当,已经成为靖宇派出所的灵魂,代代相传,永不磨灭。
警徽映初心:书写护游平安答卷
头顶英雄的光环是压力,更是责任和动力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靖宇派出所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,从“铁脚板”到“指尖警务”,从煤油灯到智慧屏,变的是时空坐标,不变的是守护平安的初心使命。
冰城旅游旺季,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纷纷来到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玩。为营造安全、有序、舒心的旅游环境,靖宇派出所聚焦护航文旅产业发展新使命、新要求不懈探索,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。组建巴洛克巡逻队,在重点区域设置固定执勤岗,采取“车巡+步巡”巡逻模式,根据客流量的增减,灵活调度巡逻车围绕景区动态巡逻,同时巴洛克巡逻队员步巡穿梭在景区的大街小巷之中,队员们日均行走约两万五千步,时刻关注着景区的每一个角落,及时发现、高效处置游客求助、旅游纠纷等警情。在开展巡逻工作的同时,巡逻队员还向市民及游客普及反诈、防盗等安全知识,有时还化身“行走的旅游指南”,不仅精准解答游客提出的交通、食宿等信息咨询,还主动分享景区历史、拍摄点位等旅游攻略,努力让游客乘兴而来、高兴而归。
真情显担当:共话警民鱼水情
90多年前,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,赢得民心;如今,靖宇派出所依然以赤子之心,守护百姓安宁。在日常工作中,靖宇派出所用实际行动把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刻在心里、落在实处。
近日,巴洛克巡逻队员在人民咖啡馆巡逻时,听到附近传来孩童哭声,于是迅速上前查看。经了解,一名约4岁的男童在跟随家长游玩时不慎摔倒,膝盖轻微擦伤,因疼痛哭闹不止。为避免伤口感染,队员们一边安抚男孩儿,逗他开心,一边取出急救包内携带的棉签和碘伏,对男孩儿的受伤部位进行了仔细的清创和消毒处理,最后还暖心地贴上了创可贴。经过队员们的妥善处理,伤口不再流血,孩子也不再哭闹。一直陪伴在旁的家长对巡逻队员的用心、专业十分感激。
自2023年冬季哈尔滨旅游热度迅速攀升以来,巴洛克巡逻队共帮助寻找走失人员100余人,找回遗失物品400余件,收到群众感谢信、锦旗更是数不胜数,他们的身影总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。
从1932年的烽火,到1946年的星火,再到今天的万家灯火,这条街变了又变,穿警服的人始终站在这里,守护着老胡同里的问候、新兴街区里的温暖,守护着杨靖宇将军当年守护的“家”,化身为老百姓心里最信任的“安全堡垒”。
在新时代的征程中,靖宇派出所将继续传承杨靖宇将军的精神,以红色基因为引领,不断创新工作方法、提升服务水平,为辖区的平安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,用实际行动铸就不朽警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