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付雪桐)无论是晨光穿透街巷,还是夜色漫过霓虹,总有一道道藏蓝身影穿梭在街头巷尾。在社会面巡逻防控的第一线,冰城公安不仅是平安的守护者,更是用行动把安全感、温暖感送到群众心田的“贴心人”。今天,就让我们循着基层民警的视角,走进冰城公安的巡逻防控日常,看他们如何以脚步织密安全网、以智慧提升守护力。
脚步丈量 巡出群众“安全感”
“现在不管多晚,街上都能看到巡逻民警的身影,心里真的很踏实!”木兰县居民王大爷说道。
让平安“可见、可感、可触”,是市公安局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的首要目标。市公安局着力推行“警力跟着警情走”的动态巡防机制,指导基层民警在巡逻前做足“功课”,精准研判辖区治安状况,科学规划巡逻路线,确保重点时段、重点区域“见警率”与“管事率”双提升。
方正县公安局民警巡逻前必检查装备、熟悉环境,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响应;通河县公安局民警在巡逻中习惯性放慢车速,留意街面商铺和独居老人的细微变化;南岗分局民警在火车站枢纽地带,通过细化“巡防工作十个规定动作”,将盘查与服务技能深度融合,切实筑牢了城市窗口的安全防线。
真情守护 暖了百姓“心窝子”
“多亏了你!这钱是给俺家娃交学费的!”阿城区料甸街道李婶对帮她找回钱包的民警郭建华激动地说。
巡逻车是移动的执勤岗,民警更是百姓身边的“贴心人”。市公安局始终秉持“巡逻+服务”的工作理念,推动巡逻工作从传统的“被动处置”向“主动发现、主动服务”转变。在日常巡防中,民警将“严格执法”与“温情服务”有机结合,主动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耐心倾听群众诉求。
这份温情在基层实践中生动流淌。道里分局民警在中央大街巡逻时,不仅快速响应求助,更化身“城市导游”,让安全提醒与风土人情介绍相伴,提升了游客的体验与安全感;阿城分局民警穿梭于田埂间,一句“大爷,秋收慢点开车”的家常问候,守护的是乡亲们最实在的幸福。
科技赋能 提高巡防“精准度”
“无人机巡航可以有效弥补地面警力的视觉盲区,为巡逻处置提供了很大帮助。”道外分局民警介绍道。
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,向科技要警力、要战斗力已成为提升巡逻防控效能的新选择。市公安局积极探索“科技强警”路径,鼓励基层单位在传统“车巡+步巡”基础上,创新引入科技手段,构建“空中+地面”“网上+网下”相结合的立体化巡防新模式。通过视频巡查、无人机巡航等技术的应用,实现了对辖区情况,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、视觉盲区的高效掌控和实时研判,大幅提升了应急响应速度与全局防控能力,让风险预警更及时、指令下达更精准、警力调度更科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