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文:韦妍冰)哈尔滨市公安局锚定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目标,创新推行以“风险预防、多元调解、常态回访、靶向普法”为核心的涉企矛盾纠纷全链条化解机制,推动警务工作由被动处置向主动服务转变,由事后调解向源头预防延伸,全力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
风险预防 织密涉企矛盾“防护网”
“警察同志,你们上次‘法治体检’提的合同问题,我们马上改了。”阿城区某企业负责人刘先生对回访民警说,“正好这回用上了,一点纠纷没出,真帮我们省心了!”
为从源头防范涉企矛盾纠纷,市公安局建立“警企联络官”制度,选派业务骨干对口联系重点企业,定期走访座谈、深入企业一线开展“法治体检”,精准排查劳动争议、合同履行、知识产权等领域的风险隐患,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、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。同时,建立涉企风险分级排查机制,根据企业类型和风险等级实施分类指导,实现风险早发现、早研判、早处置,切实筑牢企业安全发展的“防护网”。

多元调解 打造纠纷化解“快车道”
“请大家冷静,咱们坐下来慢慢谈,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。”在双城区某企业的警企联调室内,民警正耐心调解一起员工矛盾纠纷,经过以情感人、以理服人、以法化人的耐心劝导,原本可能激化的矛盾最终得到妥善化解。
为进一步提升涉企矛盾纠纷化解质效,市公安局在重点产业园区、骨干企业设立警企联调室,组织民警深入企业走访排查,及时掌握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做到早发现、早介入、早化解。同时,创新完善多元调解机制,整合公安、司法、工会、行业协会等力量,构建协同联动、共治共享的工作体系,针对不同类型的纠纷,灵活运用专业调解、联合调解等方式,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及时回应、矛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。

常态回访 巩固矛盾化解“机制链”
“上次调解后协议履行得怎么样?企业目前运行还有什么困难?”平房区某企业内,民警正在开展纠纷调解后的定期回访,面对民警的询问,公司负责人笑着表示:“你们的持续跟进让我们感到很安心!”
为确保矛盾纠纷真正实现案结事了、事心双解,市公安局建立健全警企纠纷回访机制。通过电话回访、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,动态掌握调解协议履行情况,及时确认纠纷是否彻底化解。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主动提供法律指导和政策咨询,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,切实消除风险隐患。

靶向普法 筑牢法治意识“防火墙”
“很多潜在的经营纠纷,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就能提前避免,这对企业是实实在在的保护!”道外区某企业负责人在参加完“法治课堂进企业”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。
为强化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法治意识,市公安局将普法宣传深度融入涉企服务各环节。创新推行“调解+普法”双轨模式,在纠纷调解后进行“以案释法”,实现“调解一案、教育一片”的效果。常态化推进“法治课堂进企业”活动,围绕企业经营中高频法律风险开展专题宣讲,着力提升企业自主防范与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。同时,依托精准发放的普法手册与实时互动的警企普法微信群,构建起全方位、立体化的法治宣传网络,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