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咚咚咚……这都晚上九点了,还让不让人休息了!”家住通河县金府第小区17号楼的李阿姨气冲冲地敲开了楼下新邻居的门。门内,装修师傅正忙得热火朝天。眼看一场邻里冲突就要升级。
就在这时,闻讯赶来的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及时出现在了楼道里。“李姐,别着急,有话慢慢说。小陈,装修进度要紧,但邻里作息也得考虑,对吧?”民警一边安抚着双方情绪,一边将大家请到了社区警务室。
一杯热茶,几张板凳。在民警的主持下,双方坐了下来。
“警官,我家孩子明年要中考,这晚上噪音实在影响学习啊。”李阿姨诉苦。
“李阿姨,实在对不起,”新住户小陈一脸歉意,“我赶着婚期,师傅们也是想抓紧干完。没想到影响您了。”
民警听后,笑着拿出了一份《社区装修告知书》:“你看,咱们社区有规定,法定休息日和平时晚上到早上,是不能进行噪音施工的。小陈,你的心情我们理解,但规矩不能破。李阿姨,小陈也是特殊情况,咱们互相体谅一下?”
经过民警和网格员一番情、理、法相结合的耐心调解,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:小陈调整施工时间,严格避开休息时段;李阿姨也对特殊情况表示了理解。一场风波,在楼栋口就烟消云散。
这正是哈尔滨市通河县公安局推行“警务前置”模式,发挥社区警务室“前沿阵地”作用的一个缩影。通河县公安局坚持“民警下沉、服务前移”,将警务力量融入网格,把调解室“搬”到居民楼下。无论是装修扰民、楼道堆物,还是宠物饲养、停车纠纷,只要群众有诉求,民警和网格员就能第一时间出现,力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“以前有点小矛盾,不知道找谁,现在好了,民警和网格员就在身边,下楼就能说上话,心里特别踏实!”一位社区居民由衷地赞叹。
“小事不出楼栋,大事不出社区,矛盾不上交”。通河县公安局正以其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叫得应”的贴心服务,成为社区居民信赖的“平安前哨”和“和谐港湾”,用实实在在的行动,描绘出一幅邻里和睦、社区安宁的幸福画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