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张宇轩)“小区里那几辆‘趴窝’多年的老车终于清走了,遛弯儿都敞亮多啦!”家住道里区的张大爷看着空出来的停车位,笑着给社区民警竖了大拇指。这背后,是哈尔滨市公安局针对老旧车、“僵尸车”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,通过源头摸排、精准施策、全民参与,让城市道路更安全、停车更方便、环境更清爽。
精准摸排:给“隐患车”建细“登记账”
“这辆车登记地址在香坊,但系统显示半年没年检,得去现场看看是不是还在跑。”清晨的交警指挥中心里,尚志市公安局民警正对着屏幕梳理车辆信息。整治行动伊始,全市公安交管部门就拉起了一张摸排网,一边调取车辆登记信息,一边组织警力走访社区、企业,就连小区角落、路边空地都没放过。
“有的车罩着防尘布,轮胎都瘪了;有的看着还行,实则早过了报废期。”民警带着台账挨处查,给每辆车拍照片、记状态,大到是否能开动,小到停放位置,都摸得清清楚楚。针对长期“失联”的车辆,还用上了大数据分析,结合路面巡查核实实际情况,确保每辆“问题车”都逃不过“账本”。
靶向整治:对“问题车”下准“整治棋”
“您这台车已经达到报废标准,再开上路太危险,我们帮您联系回收公司?”面对木兰县公安局民警的耐心劝导,车主李先生当场点头。整治中可不是“一刀切”,而是根据车辆情况对症下药。
能找到车主、车还能挪的,民警会盯着车主在规定时间内送到有资质的回收公司,手把手教着办注销手续;车已经烂得不成样、没法动的,或是车主明确不要了的,民警履行完法律程序,当场收车牌、登信息,由回收公司现场拆或拉走,后续手续全帮着办;那些长期占着公共车位、没人认的“僵尸车”,更是逐个登记、按规矩拖移到指定场地,让公共空间不再“添堵”。
聚集合力:让“参与度”撑起“安全伞”
“您看这老车,零件松了容易掉,尾气黑乎乎的,对老人孩子都不好……”在社区广场上,双城分局民警正拿着宣传册跟居民唠嗑。整治行动中,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,进社区、入企业、串胡同,民警用大白话讲清老旧车的危害:占车位、埋隐患、坏环境。
“以前不知道车放着不报废还有风险,听民警一说,赶紧联系处理了。”市民王女士的经历不是个例。越来越多的车主主动打电话咨询报废流程,还有居民当起“监督员”,看到可疑车辆就拍照给社区民警,“现在大家都明白,管好这些车,咱自己住着也舒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