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公宣)在农田与山林交织、县界交错处,哈尔滨市通河县公安局清河派出所所长付海龙带领全所民警,将警务工作深深扎根于乡土脉络之中。面对辖区复杂的治安形势和县界管理的独特挑战,他们以脚步丈量民情、用真情化解矛盾,在田野山间与行政区界线上牢牢筑起平安根基。
深耕细作“责任田”
入户走访连民心筑根基
付海龙带领民警走出办公室,深入田间地头,针对辖区农林交错、居住分散的特点,他们创新采用“农时走访”与“巡防走访”相结合的走访模式,在帮耕助农中倾听民意,在巡逻走访中排查隐患。
“李婶儿,今年苞米收成咋样?后山那片林子最近有生人来转悠没?”走访中,付海龙一边帮村民修理松动的农具,一边自然地与他们拉起家常。
“王哥,你反映的在依兰交界那边晚上有可疑灯光的事儿,我们和邻所查过了,是施工队的探照灯,您可以放心了,不过话说回来,您这警戒心啊,我得给您点个赞!”这样的及时反馈,让边界沿线村落的居民倍感安心。正是通过一次次面对面、心贴心地交流,他们精准掌握了流动人口与跨界活动动态,及时感知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,将警务前哨延伸至社会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,筑牢了辖区平安的第一道屏障。
巧解农林“千千结”
多元化解促和谐护安宁
面对农林地界纠纷、资源使用矛盾等具有辖区特色的难题,付海龙推动建立“警调衔接+跨界联调”机制。在派出所内设立的专业调解室里,常常能听到他耐心劝导的声音:“老赵、老钱,咱们几辈人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,为几棵树伤了和气,让孩子们以后还咋处?今天咱划清界碑,白纸黑字,各让一步,和气生财嘛!”他主动联合乡镇司法所、农林部门及毗邻地区派出所,并邀请村中德高望重的乡贤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。通过这种务实高效的跨界协作,成功化解了多起因林地权属、农田灌溉、牲畜越界引发的复杂纠纷,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,守护了辖区的长久和睦。
织密安全“防护网”
精准普法强意识守平安
针对辖区农林生产和边界流动特点,付海龙组织策划了一系列“靶向式”安全宣讲及普法宣传。民警深入养殖场、木材加工点,宣讲农用车安全、防火防盗及相关法律法规。在集市、交通要道设立宣讲台,民警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安全知识,并通过“以案说法”的乡土课堂和便捷的线上警务群,推送本地发生的真实案例和预警信息。
“老王,上次跟你说的‘国家反诈中心’APP你下载了吗?最近冒充收购山货老板骗定金的电信网络诈骗又出现了,你可得提高警惕!”通过这种精准“滴灌式”的普法宣传,群众的法治观念与自防能力显著提升。
付海龙及清河派出所的民警们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深深镌刻在这片农林共生、边界交错的土地上。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,在阡陌纵横间描绘出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的动人画卷,让法治的清风与平安的硕果,惠泽辖区的每一寸充满生机的沃土,让警徽的光芒在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前沿熠熠生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