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文:公宣)自2022年至今,哈尔滨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服务民生、保障发展的核心任务,聚焦食品、药品、环境三大领域安全,以创新机制为抓手,以科技赋能为支撑,以打击犯罪为保障,构建起全方位、立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,用扎实行动守护冰城百姓“舌尖上的安全”“药箱里的放心”“身边的绿水青山”,为哈尔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。
智慧监管织密网 多维度守护“舌尖安全”

随着哈尔滨冰雪旅游知名度持续攀升,每年冬季数百万游客涌入,食品安全不仅关乎群众健康,更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。
市公安局主动靠前,打破部门壁垒,联合市场监管、卫健等部门构建“三级防控+智慧监管+社会共治”的食品安全治理新模式,让监管既有“科技精度”,又有“民生温度”。针对旅游旺季游客集中、消费需求旺盛的特点,市公安局统带环食药侦战线,推行“驻警+快检”模式,快检实验室内配备食品快速检测设备,可在10分钟内完成蔬菜农药残留、肉类瘦肉精、食用油酸价等项目检测。
同时,市公安局加大宣传力度,在中央大街等热门场所设置宣传板,发放宣传资料,形成“群众参与、警方响应、闭环处置”的社会共治格局。
在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上,市公安局联合教育部门建立“一校一警”联动机制,每学期开学前对校园食堂、周边小卖部开展全面排查,重点查处过期食品、“三无”零食、非法添加等问题。至今联合市场局等单位累计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1200余家,为学生食品安全筑起“防护墙”。
精准打击出重拳 全链条确保“用药放心”

药品安全直接关系群众生命健康,市公安局针对涉药违法犯罪隐蔽性强、链条长、跨区域等特点,创新“线上监测+线下溯源+全链条打击”工作模式,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,让假劣药品无处遁形。
依托全市药品追溯平台,市公安局建立涉药风险动态监测机制,对全市2100余家药店、380余家医疗机构的药品购销存数据进行实时分析,重点筛查处方药违规销售、药品来源不明、批号异常等可疑线索。
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期间,市公安局联合卫健、市场监管部门组建专项保障组,对赛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药店、医疗点开展“拉网式”排查,用药品快速检测设备抽检感冒药、退烧药、急救药品等300余批次,当场整改药品存储温度不达标、购销记录不全等问题单位5家,确保赛事期间药品安全“零事故”。
为提升群众用药安全意识,市公安局创新宣传方式,配备药品知识展板、宣传手册和检测设备,深入景区、社区、乡村开展巡回宣传,向群众普及假药识别技巧、合理用药知识,还现场接受药品真伪咨询,至今,累计发放宣传手册5.2万份,覆盖群众18万人次,帮助群众识别假劣药品30余次,让药品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。
立体防控筑屏障 全方位守护“生态绿意”

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,生态环境保护是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。市公安局立足“生态优先、保护为主”理念,构建“空天地监测—跨部门协作—溯源头治理—重生态修复”的生态环境安全防护体系,持续守护冰城的蓝天、碧水、净土。
在松花江流域保护上,市公安局联合生态环境、水务等部门建立“河道警长”机制,负责日常巡查、线索收集、联合执法等工作,运用无人机航拍、红外热成像等科技手段,对松花江流域非法采砂、排污等行为全天候监控。一旦发现违法行为,联合多部门迅速行动,依法严厉打击。同时,与生态环境部门共享水质监测数据,对重点排污企业动态监管,定期突击检查,督促企业升级环保设施,严格落实环保责任。
引入卫星遥感监测秸秆焚烧,同时推动秸秆综合利用,建设加工点将秸秆变废为宝,既解决污染问题,又增加农民收入。持续开展“护渔攻坚”“护鸟行动”,打击非法捕捞、猎捕野生动物行为,并将生态修复纳入办案流程,组织放生鱼苗,促进生态恢复。
合成作战提效能 聚合力强化“治理实效”

面对环食药领域违法犯罪新形势,市公安局打破警种壁垒、整合部门资源,构建“数据共享、线索互通、案件联办、效能提升”的合成作战体系,推动环食药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在内部协作上,整合刑侦、网安等12个警种的数据资源,搭建环食药智慧侦查平台,通过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研判,实现对违法犯罪线索的精准识别、精准打击。
在外部协作上,市公安局与相关部门建立“行刑衔接”工作机制,制定《哈尔滨市环食药领域案件移送工作细则》,明确案件移送标准、流程和时限,实现行政监管与刑事侦查无缝对接。对于重大复杂案件,实行“提前介入、联合研判、同步取证”,确保案件快侦、快诉、快判。至今,累计举办培训班38期,培训民警及行政执法人员36000余人次,有效提升了一线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。
